来源:admin 浏览:373次
2015年440亿的票房,12.6亿人次的观众,为中国电影写就了华丽的篇章。这当然是在商业影院中取得的,影院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终端,在我国电影产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。在视频显示的质量、音响质量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今,人们仍愿意掏钱去影院享用视听大餐,表明大银幕、好音效是影院吸引人的魅力所在。
这从2015年多项电影数据的背后也不难发现。数据表明珠三角、长三角、北京、成都等城市群是票房的主要贡献者,背后的原因可能是:这些城市群的经济水平较高,人口密度高,客观上潜在观众多;另外,这些地区经济发达、人均收入、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其他地区;还有这些地区的商业文化发展水平高,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相当多的电影观众。笔者认为,这些都是原因之一,但不能否认,在这些城市群中,建在商业综合体中的高端影厅,采用最新影院技术,视听效果俱佳的影厅无疑占据了主要票房贡献者的地位。
电影的另一称谓是“大银幕”,这是观众对电影院的直观感受。确实,看电影早已从影院延伸到了家庭影院、各类视听室、电脑屏幕,甚至是手机屏幕,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,欣赏电影“大银幕”是无可替代,影院的音响效果无可比拟。为什么?“大银幕”的视觉感受,影厅的震撼音效,为观众带来的亲历般感受是观众欣赏视听大餐的不二之选。
那么,是不是我们目前的影院都够格“大银幕”、“震撼音效”、“极富临场感”呢?说起来,令影院的投资者、经营者脸红。
从相关资料的统计,我国2014~2015两年中投建的影厅中,80%以上是7米以下的银幕,20米以上的品牌标准巨幕不足3%,8米及以上的银幕只占15%左右,另外,采用多维环绕立体声的影厅占比也不足10%,大都为5.1声道环绕立体声,7.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由于数字拷贝不支持,几乎形同虚设。
但就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,有些影厅的银幕亮度、清晰度还不那么令人满意,环绕音体声音效并非调整得最佳,甚至连音量都不在一个舒适的水平上。
真要感谢这些对大银幕不离不弃的忠实观众,他们的宽容、他们的慷慨,才有中国电影这份满意的成绩单。但笔者担心的是中国观众会一直这样宽容,这样慷慨吗?答案就在那里:不会。
说实在的,电影科技人士,一直孜孜不倦地在努力保持着“大银幕”的优势,IMAX、CGS巨幕;巴可Escape多屏幕、杜比Atmos、巴可沉浸音、GDC临境音、中国多维声、6P激光光源放映机、高光效3D系统、高保真影院音箱,之于影院环境、空间等,全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
但话说回来,这些电影高新技术的普及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在近两年新建的影厅中装备应用者对一万多个影厅来说简直寥寥,广大观众根本没法领略到新科技带来的视听享受,而仅有少部分业内人士了解并体验,这不能不说与市场的脱节。
2016年业内普遍对电影票房充满期待,说超过600亿的人不在少数,笔者对此也笃信无疑。在人们更多从影片内容去分析它的合理性,从加强行业监管、规范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方面考虑,笔者更喜欢从更多影厅装备新技术,提升视听效果,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消费来思考。在此,呼吁如下:
1、高标准地搞好影院的规划设计
一个好的影院首先来自投资者的好理念及正确的经营思路。前几年影院粗放式的投资、经营,显然在2016年未必有效,转而崇尚高标准的设计与建设。
2、加快高新技术在影院中的应用
鉴于新技术在我国影院中,尤其是在散兵游勇的投资老板在投建的影院中普及率不高,2016年应该成为转折之年。在珠三角、长三角及北京、成都等城市群中,新建、改建的影院中将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,也是票房增长的必要途径,这一点应成为业内的共识。
3、要在影院大胆尝试优质优价
人们已普遍接受影片内、制作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,但业内还没有在影院设施、视听效果上(巨幕厅除外)实行优质优价的勇气,就是有也没有让观众察觉到优在哪里。笔者感觉还是缺乏自信,在他们看来还是以低价揽客更觉靠谱。在2016年恐怕这样的策略未必有效,还应转换思路才行。
4、注重设备维护,提高放映质量
关于这方面,已成为业内的共识,但真正落实到位,笔者看来应在组织机构,人才队伍建设上有动作,否则很难改变。不是影院不想做,而是没有能力做。过去的放映人员岗前培训、设备年检年审、放映员等级考核等,这些好做法应该恢复。
5、设备维护、器材供应应实现本地化
目前,虽说放映设备的稳定性有所提高,但设备的保养、维护全由专业公司负责,影院技术力量十分薄弱,有些随便拉来就上岗了,导致小故障变成停映的大事故,影院不仅要蒙受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要承受道义上的、影院声誉上的损失,有时为了一个配件,要等上1、2天,这在县级以下影院是常事。因此影院实现本地化服务保障是当务之急。
由此可以确信,2016年观众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具备这些优势的影院,去享受“大银幕”带来的视听感受。